由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社·中國供給研究院和河南省交通物流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智慧新能源物流產業供給發展高峰論壇”,3月20日在鄭州黃河迎賓館舉行,適應現代物流供給發展要求,制定新能源物流產業發展標準,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A、通路開啟,政策利好新能源物流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成績亮眼。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月至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81855輛,銷售74667輛,同比分別增長225.5%和200%。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6706輛和50253輛,同比分別增長168.4%和164.3%。今年我國將繼續從政策面上多措並舉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包括鼓勵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通行便利給予支持等。這對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無疑將起到促進作用。
國傢交通運輸部、國傢發改委、工信部等14個部門去年9月20日聯合發佈《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城市配送車輛技術管理,對於符合標準的新能源配送車輛給予通行便利。與此同時,鼓勵各地創新政策措施,推廣標準化、廂式化、輕量化清潔能源貨運車輛,並將由交通部、公安部、工信部負責組織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試點。
B、問題不少,新物流需要新解法
“河南作為較早開展此項活動的省份,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物流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尤其在續航裡程、使用效率、充電便利性、電池容量、車輛載重量等問題上存在很多困惑。”河南省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史強說,河南的新能源物流發展,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史強介紹,當前,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最旺的是城市物流配送和短途城際物流運輸企業,他們能接受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普遍為200公裡以上,載重量在兩三噸以上,爬坡度在35度以上,缺電狀態下電池如何更換、充電是否方便、室外溫度高低對電池活性的影響等關鍵技術性指標,也是這些企業尤其在意的。
“另外,大多數物流園區目前沒有地方建充電樁,物流企業擔心自建充電樁時,一解決不瞭電力增容,二停車位不夠,充電時間過長的話也直接影響車輛周轉。”史強說,市場上同款新能源物流車較傳統燃油車價格要高出很多,除瞭購買成本,更換傳統燃油車時產生的“變相成本”也困擾著不少中小型物流企業。
C、補貼、充電、路權,三個方向需要助推
省工信委裝備工業處的負責人表示,最新的補貼政策不僅涉及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電池能量密度,還引入瞭能耗調整系數。這意味著補貼門檻提升,享受政策補貼的新能源物流車必須具備更高的技術指標。而倒逼車企提升技術水平的根本目的,在於有效降低物流企業的用車成本。
對於如何解決充電難的問題,與會專傢學者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大力支持充電樁的建設,爭取把充電樁設置到各個街道、小區、公共停車場,使其分佈網絡像加油站、加氣站一樣密集便利。
對於新能源物流來說,“路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存在可以說是撬動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新物流時代的核心要素之一。為此,河南省交通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果充電針對的是新能源物流車能不能“跑得快”,那麼路權針對的就是新能源物流車能不能“跑”的問題,為此,河南省將積極制定關於新能源物流車通行權的規定和管理辦法,提供道路通行權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