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報道稱,谷歌正在推行一項計劃,與包括塔吉特、沃爾瑪、傢得寶、好市多等在內的多傢零售商合作,從亞馬遜手中分走客戶。
一般而言,用戶以谷歌為搜索引擎,找到目標產品後在亞馬遜購買。但谷歌與大小零售商合作後,零售商可以在谷歌搜索,Google Express和Google Assistant上直接引導搜尋產品的用戶。
通過這項名為Shopping Actions的計劃,谷歌從每一筆購買中收取費用,零售商也可以以此來守住客戶。
路透引述谷歌零售總裁Daniel Alegre稱,谷歌觀測到輸千萬計的消費者搜索圖片,輔之以“在哪能買到”“在哪能找到” “怎麼買”“怎麼交易”等問題,催生瞭谷歌的這一計劃。
2017年是實體零售商重創的一年。亞馬遜的威脅在這一年集中爆發,不少於30傢美國零售商申請瞭破產保護。評級機構穆迪日前發佈的零售業報告預計,至少還會有六傢零售&服裝商會在未來12個月內違約。
中國的實體零售,選擇瞭牽手巨頭,雖然仍有明顯的站隊劃分,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階段已經較為明顯;但美國的線下零售商仍然掙紮於對抗亞馬遜,電商領域也缺乏一個足夠抗衡亞馬遜的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谷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產品形態來看,且不論市場份額,亞馬遜的龍頭產品,谷歌都有相應對標的競品——亞馬遜有prime會員的物流渠道,谷歌就有Google Express速遞;亞馬遜有語音助手Amazon Echo,谷歌就有Google Assistant。
而且,谷歌的廣告位機制相對而言,仍是商傢付錢就能上的推廣方式,谷歌也單純作為呈現的媒介。但在亞馬遜,商傢卻有一個共同的對手——亞馬遜的自營業務。
所以傳統零售商選擇谷歌作為合作商,來對抗亞馬遜,非常容易理解。谷歌也通過這一合作,找到瞭把用戶的搜索行為變現的渠道。
但是,谷歌要考慮的更重要的另一件事情可能是,怎樣把流失的搜索份額奪回來。亞馬遜噬奪的不止是傳統零售商的顧客,它還改變瞭人們搜索的方式。
目前美國已經有55%的產品搜索來自亞馬遜,也就是說,谷歌期望把“搜索產品然後去亞馬遜購買”的消費者,引到零售商處,但這一目標群體,本就不包括已經習慣於亞馬遜購物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