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集集團(000039.SZ)對外發佈2017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集全年實現營收763億,同比增長約50%,營收總額創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約25億,同比增長約365%。
從業務來看,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這三大業務板塊對全年營收增長貢獻最大,分別同比增長約126%、33%、27%,第四大業務物流服務營收凈增也超過10億。從區域來看,中集海外收入占比約為57%,其中美國、歐洲市場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分別增長90%和123%,中國市場也強勁增長39%。
在全球經濟穩步復蘇、國際貿易回暖的背景下,2017年中集集團的主業——集裝箱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數據顯示,2017年,中集的集裝箱銷售額突破250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凈利潤14.6億,同比增長302.5%。其中中集集團的普通幹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30.89萬TEU(標準箱),同比增長約123%;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10.91萬TEU,同比增長約37%。全年集裝箱產銷量繼續保持自1996年以來的全球行業第一。
除此以外,受益於全球集運業增長,以及道路“治超”帶來的需求提振,2017年中集集團的道路運輸車輛業務表現同樣表現亮眼,全年實現營收超過195億,歷史性的成為中集第二大營收約200元億規模的業務板塊。實現凈利潤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約32.8%,為連續第二年增幅超過30%。
中集集團在年報中表示,車輛業務的增長繼續得益於“全球營運、地方智慧”的運營策略,該板塊在中國、北美、歐洲及新興市場建立瞭25個生產與研發基地,形成十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的專用車產品線。其中歐洲和北美市場收入好於預期,新興市場局部地區市場回暖都給該業務帶來良好回報,2016年對英國領先的半掛車公司Retlan的收購也在財務上開始展現積極影響。車輛業務全年銷售16.3萬臺(套)各類型專用車產品,其中半掛車產品銷量超過12萬臺。
值得關註的是,中集集團旗下的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的運營平臺中集安瑞科公司去年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17年該項業務不僅營收超過118億,成為中集集團旗下第三個100億規模的板塊,同比增長近27%。
除上述三大主營業務外,中集的其他業務也都堅持實業發展方向,圍繞物流、能源兩大領域的裝備制造與服務產業,實現瞭良好增勢。同時公司取得太子灣項目用地搬遷補償款以及出售深圳中集電商的投資收益也對業績產生正面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中集集團作為中國制造業中由裝備制造向全產業鏈衍生的典范企業,經過多年佈局已經形成裝備、物流、金融等全產業鏈。第二第三主業已經逐步趕上集裝箱業務,同時培育的第三產業金融、地產、物流已形成穩定盈利規模,能夠有效平滑業績波動,實現穩定高質量增長。
面向未來,公司董事長在年報致辭表示,集團將堅持“制造+服務+金融”的戰略定位,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業務轉型升級,由制造向服務延伸,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面解決方案。繼續提升全球運營能力,優化業務和資產,加快產業聚集,培育產業鏈優勢;在技術升級,業務模式及管理機制方面不斷創新、控制風險,堅守中國制造,保持更強烈的危機感,集全員之力實現持續“有質量的增長”,提升股東價值。